取消
清空记录
历史记录
清空记录
历史记录
冬韵绵长,大雪安康
一、大雪节气的含义
大雪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,冬季的第三个节气。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。大雪节气期间,气温显著下降,降水量增多,天气寒冷,地面积雪也逐渐增多。这个节气对农事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,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。“大雪”在我国传统上,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。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,人们会以大雪节气作为农事活动的参考。比如北方地区,此时会加强田间管理,为农作物尤其是冬小麦等做好保暖措施,防止冻害,有“大雪纷纷是旱年,造塘修仓莫等闲”的农谚,体现了大雪节气和农事活动的紧密联系。大雪气在民俗文化中也很重要,它提醒人们可以开始准备腌肉等传统食物,因为此时气温较低,肉类不易腐坏,“小雪腌菜,大雪腌肉”就体现了这一习俗。
二、气象变化
1.气温显著下降
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,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降低。北方地区早已进入冬季,大雪节气时气温会进一步下降,可能出现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的低温天气。南方地区虽相对较暖,但在大雪节气期间也会寒意渐浓,气温可能降至个位数,高海拔地区还可能出现降雪和冰冻天气 .
2.降水形式变化
北方地区降雪概率和降雪量增加,大雪纷飞的景象常见,积雪深度逐渐加深 。南方部分地区降水形式由雨转为雨夹雪,且随着气温降低,降水后道路结冰现象增多,增加了出行的危险性
3.空气湿度变化:气温降低,空气的饱和水汽压减小,相对湿度可能有所降低。但在降雪前后,因水汽的凝结和释放,局部地区空气湿度会有较大波动。室内由于取暖设备的使用,空气往往会变得干燥,易引发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 .
三、民俗文化
1.在养生上,大雪是“进补”的好时节。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,促进新陈代谢,改善畏寒现象。此时宜吃一些温热且补益的食物,如羊肉、牛肉等,这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寒冷。同时,在起居上要注意早睡晚起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2.大雪有很多传统习俗。例如腌肉,老南京有句俗语“小雪腌菜,大雪腌肉”,人们将大盐加八角、桂皮、花椒、白糖等入锅炒熟,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,涂抹在鱼、肉等食材内外,反复揉搓,之后将其放在缸内或其他容器内,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制成了风味独特的腌肉。还有观赏封河,北方有“小雪封地,大雪封河”的说法,在大雪节气后,河流会被冻住,人们可以在冰面上滑冰嬉戏。
四、农业活动
1.是加强越冬作物管理。对于冬小麦、油菜等作物,要进行中耕松土,这样可以增温保墒,还能促进根系生长。比如在北方小麦种植区,大雪前农民会对麦田进行划锄,让土壤的通气性变好。
2.是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。这个时期要检查畜舍,修补漏洞,防止冷风吹入。并且要适当增加饲料中的能量饲料比例,像在牧区,牧民会给牛羊等牲畜准备足够的干草料,保证它们能安全过冬。
3.是贮藏蔬菜。大雪时节气温很低,适合蔬菜的贮藏。例如白菜、萝卜等可以放入地窖保存,利用地下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,减少蔬菜的损耗。
文章来自百度百科《大雪》,侵删
复制成功
×